背景:
阅读新闻

长寿区:“绿色崛起”谱新篇

2017-12-06 09:18:23    来源:CQDK全媒体记者    作者:谭诗赏 【字体:

2017年7月的一个早晨,桃花河沿着长寿城区内蜿蜒的河道静静地流淌,河两岸的绿树高楼及晨练人群倒映在河中,清晰可见。

然而,桃花河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度并不是这样美好。

“臭水沟一条,经过都要捂着鼻子,谁没事跑这来。”如此抱怨是曾经的桃花河真实的写照。

那么,曾经被称为“臭水沟”的桃花河,是如何变成现在长寿人心中风景如画的好去处的呢?

这还得从长寿区坚持全区一盘棋,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坚守长江长寿段一江碧水、两岸青山的发展思路当中来寻找答案。

结构调整动力足

2017年7月17日,长寿区八颗街道石马村。

渝庆矿业有限公司封闭的煤矿井口前,几株美人蕉正吐露着花蕊,在灼热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。

“煤矿周边的这些田地荒了几年了。去年年底,煤矿关停了,村里人才又把地种上了。”满脸黢黑的王明勇说。

今年42岁的王明勇是煤矿关停后唯一留守的工人。

2016年底,渝庆矿业煤矿关停后,长寿区境内再无煤矿。

王明勇见证了长寿区煤矿业的辉煌与消退。他记得自己当时所在的煤矿最红火时有200多号人,年产煤6万多吨。

然而,煤矿最景气之时,恰恰也是周边乡村最萧条的时候。

“地里没人种庄稼,煤灰到处飞,矿井里有地下水冒出,却没人敢喝。”王明勇说。

这样的情形,在长寿区其余17家煤矿生产时都普遍存在。

即便这样,仍有不少人对长寿区各大煤矿的生存和发展持乐观态度。因为,作为老工业城市的长寿,对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需求量较大。

然而,从2014年起,长寿区委、区政府却相继投入近两亿元,关停了辖区内全部18家煤矿,共去除煤炭产能87万吨。

“矿产资源开采本身就存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情况。”长寿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,“煤矿关停,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,也是长寿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走生态发展之路所必须采取的措施。”

在这些煤矿关停之后,长寿区又专门组织专家为各煤矿量身定制生态修复方案,并由煤矿经营者实施生态修复。

不仅如此,近年来,长寿区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产业结构不断由重转轻、由基础转高级、由下游转上游,形成综合化工、钢铁冶金、新材料新能源、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家居及健康产业等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。

生态治理人气旺

“长寿湖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一波三折。”说起长寿湖的生态保护和发展,长寿湖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杨俊伟颇为感慨。

长寿湖水域面积达65.5平方公里,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。湖区内岛屿交织,波光潋滟,风景宜人。

而在多年前,长寿湖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
“那时,长寿湖里的水是黑的,时不时还有难闻的臭味散发,就连牛都不到湖边喝水。”杨俊伟说。

1992年以后,为了开发长寿湖的渔业资源,在湖区大量推行网箱网栏养殖,破坏了长寿湖水质。同时,湖区周边的工业、生活、面源、畜禽养殖等污染也逐渐突出。

没过多久,长寿湖水生态系统就呈现急剧恶化趋势,由原来的二类水质变为劣五类水质。

长寿湖流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,是长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。其水质的好坏,不仅对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、流域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,也影响着流域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。因此,水质的恢复与提升工作迫在眉睫。

为了彻底解决长寿湖的污染问题,长寿区接连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:通过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染治理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,以及开展环境养护和生态治理工程等措施,让湖区生态得到逐步修复。此外,长寿区还建立了流域清漂长效机制,并且每季度与梁平区、垫江县召开流域污染治理协调工作会议,进行跨境污染联合查处,共同治污。

如今,在“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”理念的指引下,长寿湖已旧貌换新颜。长寿湖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,局部区域达到二类水质,长寿湖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实质进展。

长寿湖良好的独特生态环境,也让其成为重庆热门的旅游景区。仅2017年1月到5月,长寿湖景区就吸引了140万游客前去游玩。

循环经济效益高

2017年初,长寿区本地的一家老资格国企打算入驻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,不料却被挡在了一道“门槛”外。

这道“门槛”就是长寿经开区划定的绿色“门槛”。

“凡是水污染治理难度大、环境风险高的项目,环评通通一票否决。距离长江太近的化工企业、环境污染太大的企业,该搬则搬、该改则改、该关则关。”长寿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冉洪说。

长寿经开区作为长江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自成立以来便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保障线。

因此,长寿人对于如何实践保护长江母亲河、构建绿色生态走廊的体会尤其深刻。

“很直观的感受就是,近年来园区产量产能上升了,污水排放量却下降了。”长寿经开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为何如此?

“有工艺提升的关系,但主要还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结果。”冉洪说。

为了实现发展与保护齐头并进,园区明确思路、多措并举,将发展规划编制、产业链调整优化、废物交换利用、能源梯级利用、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。

近年来,园区通过充分利用本地天然气、盐卤资源优势,延伸产业链,提高产品附加值,综合利用产业废弃物,促进企业内部循环。同时,园区还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,着力构建天然气化工、化工新材料、氯碱化工、钢铁冶金、特色副产物、产业废弃物等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,并从“企业小循环、园区中循环、社会大循环”三个层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,提高整个园区的产业关联度和循环经济效益。

目前,长寿经开区累计建成循环经济项目30余个,累计投资180余亿元,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%,处于全国领先水平。长寿经开区先后被评为“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”“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”“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”。

特色产业口袋富

渝庆矿业煤矿关停后,王明勇又重拾起种地这个“老本行”。每天刨刨地,养养鸡,日子过得倒也悠闲。

但王明勇并不想安于这样的日子。

“我打算等煤矿这边的工作交接完成,就去邻封镇学习沙田柚种植技术,然后回来种上几亩,再搞个农家乐。”王明勇盘算着。

王明勇口中的邻封镇,有着“长寿沙田柚之乡”的美誉。

邻封镇的沙田柚种植历史悠久,经过100多年来的精心培育,加上得天独厚的龙溪河小气候,使其成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。

邻封镇以沙田柚特色产业为核心,依托毗邻国家4A级景区长寿湖的优势,着重发展沙田柚标准化种植、沙田柚深加工及商贸物流,打造“田园综合体”产业,如今已成为长寿区唯一以沙田柚产业命名的特色农业园区。

“通过大力发展沙田柚产业,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5.3%,园区森林覆盖率达60%,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生态产业带,其产生的生态价值是不可限量的。”邻封镇党委书记李智勇说。

如今,沙田柚既是长寿区的“绿化树”和“风景树”,也是村民的“摇钱树”。2016年,邻封镇乡村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。

不仅仅是在邻封镇,在长寿区的但渡、葛兰、云台等十几个镇街,沙田柚种植总面积已接近10万亩,投产5万多亩,柚农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。

0
顶一下
0
踩一下
收藏 推荐 打印 | 责任编辑:杨继朋 |

bet-365首页版权与免责声明: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bet-365首页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bet-365首页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如需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bet-365首页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,请通知本站,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;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。

联系方式:

电话:023—63856943

邮箱:hyplxdm@126.com

  • 党建头条 官微
    干部任免 党建智库
  • 《党课参考》官微
    “三会一课”掌中宝
  • 《党员文摘》官微
    修齐治平第一微平台
  • 领导者头条 官微
    明大是 看大势 干大事
  • 《重庆人才》官方微信